剛剛結束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發展列為五大理念之*,制造業的創新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即隨著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和應用,跨領域、協同化、網絡化的創新平臺正在重組傳統的制造業創新體系?!眰鹘y的創新活動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出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單個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等活動,如先進部商用手機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基本上由摩托羅拉公司全新完成。隨著產業分工日益細化,產品復雜程度不斷提升,單個企業難以也無法覆蓋全部創新活動,需要與不同創新主體聯合,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如網絡化的眾包、眾創、眾籌、線上到線下(O2O)等新型創新方式密集涌現都體現了時代的要求。這方面不乏成功的例子,如小米公司利用互聯網作為創新交流平臺,建立與客戶互動的開放式產品開發模式,運營先進年,收入就達到10億美元。
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今天,許多人為服務業超越制造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二大產業而歡呼,甚至認為中國可以逾越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對此,苗圩認為,不管是從歷史經驗還是現實情況來看,這都是脫離實際的一種觀點?!皬氖澜绻I化300年進程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也是實現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制造業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承擔者,是國家競爭力不斷提升的根本保障,美、德、日、英、法等經濟強國都是從制造大國和強國發展起來的。從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看,制造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和支柱地位長期不會改變。沒有高度發達的制造業,服務業發展就缺乏強有力的支撐;沒有堅實的實體經濟,服務業發展將成為無本之木,對于一個大國而言,就很難實現現代化,就很難在全球競爭格局中脫穎而出。苗圩強調,制造業的興衰印證著世界強國的興衰,裝備制造業的崛起已經成為國家間博弈*重要的砝碼。我國已經進入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頂梁柱,也已經到了爬坡過坎、由大變強的重要關口。
我國目前老齡化趨勢嚴重,人口紅利逐年遞減,盡管十八界五中全會上提出了放開二孩政策,重新找回人口紅利尚需要時日。各城市相繼提出“機器換人”的發展戰略就是為了減緩人口紅利消失給制造業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是工業4.0發展的必經環節。工業自動化的升級需求主要體現在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新的工業革命下,需要更多的技術性人才,我們應該解放勞動力去創造更多有意義的價值,而并非將我們束縛在重復性高的體力勞動中。全新的工業新環境正促使著這場工業4.0的轉型。